津云新闻讯:3月23日,2021“津门论道”海外华文媒体线上论坛如期举行。海外华文媒体代表、海外研究学者和天津媒体代表等齐聚云端,围绕海外华文媒体如何进一步发挥双向桥梁作用展开交流,共商海外华文媒体后疫情时代转型升级之路。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各行各业都发生了很多改变,泰国《星暹日报》副社长李珂珂女士,首先就疫情给包括泰国《星暹日报》在内的华文媒体带来的困难和挑战,大家又是怎样“扛过”一波波的疫情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抗疫过程中,海外华文媒体利用自身特点和优势,一方面努力为华人群体发声,另一方面积极向海外传达中国声音。如在疫情初起时,多国华文媒体联合发文反对使用“武汉病毒”说法,并向海外社会介绍中国的抗疫经验,为所在国抗疫发挥了积极作用。当华人因疫情遭到歧视时,华文媒体坚定地抵制歧视,不仅引发包括华人在内的亚裔共鸣,而且也收获了主流社会的支持之声。希腊《中希时报》、希中网总编汪鹏先生和马来西亚沙巴马中联谊协会会长胡逸山先生,就如何理解华文媒体“双向桥梁”的含义,表达了自己的见解。
当疫情防控成为常态化后,海外华文媒体应当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如何进一步发挥“双向桥梁”的作用?来听听新西兰天维网中国事务部总监单桂志先生的看法。
华文媒体是凝聚华人的纽带、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和交流对话的桥梁。疫情期间,海外华文媒体更是担当大任。作为华人社会的一份子,他们积极帮助华侨华人及住在国抗疫;作为专业媒体,他们助力推进国际抗疫交流合作,搭建起海内外抗疫信息交流的桥梁,分享中国的抗疫经验,传播科学的防疫知识,反驳污名化的谣言。华文媒体,以他们独特的国际视角,积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见证和书写着这个不平凡的时代。 提到媒体转型,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天津是先行者。津云新媒体集团是天津市委宣传部为进一步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整合全市新媒体资源,推动报视播网一体化发展,着力打造的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秉承着“需求导向、创新驱动、互通共享、融合发展”的思路,2017年以来,津云新媒体集团与海外华文媒体共谋发展,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天津声音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下面的视频,一起来了解下津云这些年都做了哪些探索求变之举,津云的媒体矩阵发展规模有哪些突破。
近几年来海外华文媒体与津云新媒体展开了形式多样的合作,为传播中国声音,讲好天津故事做了很多的努力。作为第一批与津云签约的海外华文媒体,欧洲华文电视台台长助理、欧洲新闻网总编辑万瑜在双方合作的这几年,有着自己独特的感受。
自2017年8月开始,先后有41家海外华文媒体与津云建立了合作关系。借助论坛举办的契机,又有10家海外华文媒体将与津云新媒体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他们分别是:希腊《中希时报》、泰国《星暹日报》、秘鲁《公言报》、南非《华侨新闻报》、美国《亚省时报》、尼日利亚《西非华声报》、委内瑞拉《委国侨报网》、捷克《捷华通讯》、荷兰联合传媒、葡萄牙《葡华报》。
近些年,海外华文媒体的传播力、话语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当地主流社会的认可,这是长期不懈努力赢得的尊重。华文媒体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在不断地提升。面对外部偏见不公与内部艰难转型,华文媒体展现了坚韧的生命力和有勇有为的担当。后疫情时代,用一句习近平总书记的话,与各位共勉:后疫情时代的世界,必将如凤凰涅??、焕发新生。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创造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津云新闻记者 张志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