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北京数字网-数字北京

当前位置: 北京数字网-数字北京 > 国内 > 高山新房“长”出来(70年,共同走过·大国小家)

高山新房“长”出来(70年,共同走过·大国小家)

时间:2019-10-14 05:42点击: 68 次
  2009年,金阳县热柯觉乡丙乙底村村民俄底作哈一家搬进新家。  贾巴尔且摄(影像中国)  昔日金阳县高峰乡基达村破烂不堪的瓦板房。  贾巴尔且摄(影像中国)  今年8月6日,金阳县南瓦乡地洛村集中安置点全景。  贾巴尔且摄(影像中国)  “以前,我们这里的房子全部是用竹子扎的,透风又漏雨,最多两

  2009年,金阳县热柯觉乡丙乙底村村民俄底作哈一家搬进新家。
  贾巴尔且摄(影像中国)

  昔日金阳县高峰乡基达村破烂不堪的瓦板房。
  贾巴尔且摄(影像中国)

  今年8月6日,金阳县南瓦乡地洛村集中安置点全景。
  贾巴尔且摄(影像中国)

  “以前,我们这里的房子全部是用竹子扎的,透风又漏雨,最多两三年时间就烂掉了,只能重新扎。2009年,我们一家人只出1万元,政府帮我们修起了三室一厅的瓦房,一厨一卫,还用上了太阳能。”虽然住进“新瓦房”已10年了,四川金阳县热柯觉乡丙乙底村村民俄底作哈回想起当时,还是感慨万千。

  相比竹房,更艰苦的是茅草房。上世纪50年代,村民冉力只吉的家就是一个低矮破烂的茅草房,屋里黑洞洞的。即使是这样一个茅草房,建起来也要用七八千斤的草。那时候,人们生活不富裕,就是建个茅草房也不容易。

  到了60年代,冉力只吉家准备了好几年,攒齐了木椽子,建起了村里第一个瓦板房。2017年,冉力只吉家和村里其他232户建卡贫困户一起,搬进了政府修建的安置房。不仅每家分到了一套60平方米的瓦房和一间30平方米的门面房,政府还为他们添置了部分家具、家电。

  看着村里一栋栋楼房拔地而起,如今已经75岁的冉力只吉高兴地说:“没想到这辈子还能住上这么亮堂的房子,感谢党和政府,让咱们的日子越过越好!”


  《 人民日报 》( 2019年10月11日 07 版)

(责编:牛镛、曹昆)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