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北京数字网-数字北京

当前位置: 北京数字网-数字北京 > 国内 > 《1068魂考》向你发起了一场灵魂拷问,请问是否 接受?

《1068魂考》向你发起了一场灵魂拷问,请问是否 接受?

时间:2019-08-11 14:43点击: 356 次
【引言】每个人都需要这么一场灵魂拷问,看看自己的想法与大多数人的想法是否一样,然后再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这样认为,别人又为什么这样认为,我们之间有没有对错之分,在这个过程中,偏见就会消弭一点,取而代之的,是理解。“是否应该举行育前考试,通过了才能当父母?”在《1068魂考》的直播答题现场,著名媒体人、

【引言】每个人都需要这么一场灵魂拷问,看看自己的想法与大多数人的想法是否一样,然后再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这样认为,别人又为什么这样认为,我们之间有没有对错之分,在这个过程中,偏见就会消弭一点,取而代之的,是理解。

“是否应该举行育前考试,通过了才能当父母?”

在《1068魂考》的直播答题现场,著名媒体人、作家洪晃老师看到这道题的时候,毫不犹豫选出了自己认为理所应当的答案,但当结果公布时,她不由得身子前倾,仔细看着面前屏幕上的数据,有点不敢相信。

“怎么可能呢?我认为当然不应该考试,猜大部分人是怎么想的时候,我就觉得大部分人肯定跟我一样。那么多考试,大家肯定都对考试很烦,更不可能把生育的选择权交给一个考试官,但结果出来的时候真把我吓了一大跳。”在《1068魂考》媒体沙龙上,洪晃老师分享道。

图片来源:直播截图↑

结果显示,在当晚参与直播答题的几十万网友中,59%的人选择了父母需要育前考试,41%的人则认为不需要。数据是冰冷的,但数据背后的故事都很鲜活,现场考生Percy情绪激动地讲出了她父亲的一些往事,她认为,父母不仅需要参加育前考试,每一个阶段都应该接受胜任测试,才能尽好做父母的责任。

魂考班班长姜思达在听了几个“比较凄惨”的故事后还是不能理解,他觉得没有一套考题能达到理想中的那个效果,也没有一个出题人能完全有权威出这套考题,生育是个人的权利,应该由自己来决定。

这道题让现场的20位考生产生了巨大的分歧,进行了激烈的观点碰撞,谁也无法说服谁。在信息繁杂的互联网中,这样的争锋无时无刻不在上演,有时还会恶化为一场人身攻击。

认知偏隘、信息茧房、圈层隔阂,有越来越多的术语来描述互联网上的这种分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被划分成一个个小部落,这些部落之间被信息高墙所阻隔,身处不同部落的人对彼此难以理解和认同,而年龄、性别、职业、收入以及兴趣爱好等要素,都能成为划分部落的依据。

这个时代,缺少的不是主见,而是理解。

腾讯网副总编辑李伦觉得,现在需要这样一档节目。“本质上我们希望人们在了解自己的时候也有兴趣去认识别人,听一听跟你意见不一样的人是怎么想的,也许你不会认同他,但是至少有某种理解,这是我们做这档节目的一个初衷。”李伦对刺猬公社说。

《1068魂考》的定位是一档“互动调研观点秀”节目,围绕当下人们的财富观、职场困惑、人际沟通、两性情感等话题,通过直播答题的形式,勾勒现代人的价值观图谱,激发不同个体间的思想交流与碰撞。

最后由20位现场考生来一场观点秀,对问题进行更深刻的阐释和讨论,促成不同人的碰撞与理解。这20位现场考生,包括洪晃在内,池子、姜思达、郝景芳,还有来自各个圈子的代表,这些人里面有代驾司机、律师、老师、快递员、设计师,有从14岁就开始整形,现在是整形医院的CEO,有钢材厂继承人,还有前联合国官员。各个圈层的人坐在一起参与一场魂考,针对考试结果,以及自己的选择和大多数的选择进行一场观点的讨论和交锋。

见人见己见众生

在面临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时,不同的人会根据自身的经验做出选择,但到底有多少人能真正了解大多数人是怎么想的呢?

“你觉得大多数人会怎么选”,回答这个问题的句式是,“我觉得大多数人都会选…”,这样的回答依旧基于个人的主观经验,实际上则不一定正确,洪晃老师在“父母需不需要育前考试”这道题上的经历就体现了这点。

“我觉得还挺难猜的,得换位思考,但又很难说服自己,答题的时候容易陷入一种纠结的状态。”参与了直播答题的小余本来是被高额的答题奖金吸引来的,她对自己的学识很有信心,却被这些因人而异的问题给难倒了,三轮九道题下来,就答对了一轮,有点沮丧。

她一直对自己的外貌不太自信,周围的同龄人都很会打扮,另一方面,她觉得在所有人中,长得确实好看的人占比不会很高,大部分人都很一般,也都应该像她一样对自己有点“自知之明”。

可在回答“你觉得你的颜值能进入全国前30%吗?”这道题时,她错了,有60%的人都觉得自己能进,这是个明显悖论,说明大多数人对自己的颜值都很自信,在这个问题上达成了共识。

答题现场却没能达成共识,因长相备受争议的3unshine女团成员Cindy毫不犹豫地认为自己能进30%,却被因对自己的长相不满意而整容几十次的吴晓辰质疑。

“我听过一个女演员说过一句话,不减肥就是犯罪,因为我要对我的观众和作品负责。”她说。现场氛围一度尴尬,很明显,爱美如命的吴晓辰并不理解Cindy作为一个艺人竟然不追求外在的美。

媒体人、作家洪晃

图片来源:《1068》媒体沙龙现场↑

同样的,作为知识分子的洪晃也不理解吴晓辰通过整容的方式获取自信,但是在短暂的讨论中,她理解了对方想要通过整容来逃离困境的一种迫切感,虽然不认同这种方式,但却理解了这种迫切。

“这个对所有人都很重要,就是有一台节目逼着你把镜头对向你自己的内心,回答关于你的价值观念的问题,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步骤,也是我们现在社会所欠缺的一个步骤。”洪晃老师说。

她反思了自己刚做社交媒体的时候,喜欢用小指头指着社会现象品头论足,却很少思考自己的想法是不是对的。“我觉得每个人需要有这么一个机会,让你对自己发问,包括你知道你的价值观念不是片面的,或者至少是包容的,除了你自己的价值观念以外,你也能包容其他的价值观念。”

对自己的反思和对他人的理解是互为因果的。

节目制片人孟田芳讲了一个小故事,在《1068魂考》的团队里有个90后编导,在他刚进项目组的时候曾经问过孟田芳一个问题,“我为啥要关心大多数人的选择?”她一时语塞,无法回答。

后来,在两周的时间里,他们在题目的设置上经常吵得不可开交,要一遍又一遍地阐释自己的理由,试图让对方理解自己的想法。

有一天,这个90后编导给孟田芳发了微信,说自己好像有点理解为什么要关心大多数人的选择了,他引用了一句话,“见人见己见众生”,放下了自己的傲慢,也就打破了很多偏见。

节目导演张一蓓的愿望很简单,她并没有奢求通过一档节目就能解决社会上的偏见问题和乱贴标签的问题,只希望观众看了这个节目后,能有机会意识到原来我们是有偏见的,而且是很傲慢的,不愿轻易理解或认同别人。

偏见是很难破除的,每个人生活的环境和自身经历不同,总会习惯从自身出发思考问题,但偏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傲慢,我是对的,你是错的,或者大家都觉得这是对的,那是错的,并以此来强迫别人,这才是最可怕的。

姜思达举了一个关于胖瘦的例子,在很多人心中胖就代表着不会做自我管理,这样简单粗暴的贴标签方式,其实是有很大问题的,但即使知道这样做有问题,生活中的人还是习惯以貌取人,这是一种社会群体划分方式,就像用学历划分能力一样,简单高效,成本较低。

“你可以去反抗,你也可以去顺从,关键就是你得知道这背后的理由是什么?反抗的是什么,顺从的是什么?但你不能默认就要照搬多数人的标准,你也不能默认大多数人的审美就没有他的道理。”姜思达总结道。

理解自己、理解他人、理解世界,是一个长期艰难的过程。作为一档节目,《1068魂考》不可能一下子让人达到如此境界,但或许有人能借此机会,在心底种下一颗“理解”的种子,产生一点启发,这就是李伦、孟田芳在做这个节目时的初衷。

理想与商业的交叉点

李伦回忆起他最开始想做这个节目的时候,除了这个“初衷”外,没有其他任何可靠的想法,节目的形式、呈现的效果、市场的反应都是不清晰的,这种不确定性反而打动了导演张一蓓,想要一起“冒个险”,看看能做成什么样。

他们加入了很多实验性的东西,直播的元素、电视的元素、游戏的元素、多媒体的传播、碎片化的传播,包括答题和观点秀分开等新鲜的形式,都是为了能更好地传达节目的理念,但无疑,在商业上这也是一次铤而走险,谁都不能保证这块石头能激起多大的水花。

唯一能给创作团队一点信心的,是李伦对于目前市场的一个判断,有人文关怀和社会价值的内容整体上还是比较稀缺的,从整体价值来看,不是说什么东西价格高就一定好,市场反而已经开始走出唯流量论、唯价格论的单一维度,寻找更有创新性和深度的可能产生重大影响力的内容。

腾讯网副总编辑李伦↑

图片来源:《1068》媒体沙龙现场

而且,深耕好内容的成就感也是不能只用商业价值来衡量的,沿着“眼界即人生”的品牌理念,这几年腾讯新闻出品已经推出过很多广受好评的优质内容,《十三邀》在第一季的时候也是一种尝试,遭到了很多否定,但越到后面,价值就越发凸显出来,《和陌生人说话》《星空演讲》《明天之前》《1068魂考》则都是一种延续。

这是一个基本判断:唯有好内容才能击穿社会圈层,获得更多用户的青睐,而好内容是能够给用户带来长期价值的,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东西。

在“眼界即人生”的理念主导下,腾讯新闻出品的内容一直在尝试鼓励人们在更宽阔的世界里,做一个不狭隘的人,用李伦的话说,眼界就是理解问题的一个维度,本质上是要促进人们思考,让他有更多元、多维度的参照性,更好地认识自我。

从气质上,这些节目是理想主义和人文主义的一次返潮,但也隐藏着腾讯新闻“延迟性满足”的商业策略,这个策略已经渐渐有了效果,他们的广告要比流量广告有更高的溢价,这也是市场的认可。

我们可能永远无法摸清楚这个复杂世界的肌理,很多因果伏脉千里,一朝讶异,就像参加了《1068魂考》的张茵子,曾经拥有一个在她心里堪称完美的父亲,直到有一天这个形象轰然崩塌,她委屈、绝望、还愤恨,但也有那么一刻,她好像又有点理解。

人生海海,多一种眼界,也能多一点豁然。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