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8月29日电(赵竹青)8月28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2020年度陈嘉庚科学奖获奖项目和陈嘉庚青年科学奖获奖人。清华大学、西湖大学教授施一公等5位院士领衔的科技成果,分别获得2020年度陈嘉庚科学奖的各个奖项,奖金100万元。北京大学关启安等6位青年科学家获得陈嘉庚青年科学奖,奖金20万元。 获得陈嘉庚科学奖的5个项目是:数理科学奖授予“实验发现五夸克态”项目,主要完成人是北京大学教授高原宁;化学科学奖授予“新型优势双氮氧配体和高效不对称催化”项目,主要完成人是四川大学教授冯小明;生命科学奖授予“剪接体的结构与分子机理研究”项目,主要完成人是清华大学/西湖大学教授施一公;地球科学奖授予“华北克拉通破坏”项目,主要完成人是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朱日祥;技术科学奖授予“摩擦中微粒作用机制及超滑机理”项目,主要完成人是清华大学教授雒建斌。 获得陈嘉庚青年科学奖的6位青年科学家是:北京大学关启安因“多复变中的强开性猜想和相关问题的解决”成果获得数理科学奖,北京大学陈兴因“聚糖的化学标记和解析”成果获得化学科学奖,中国水稻研究所王克剑因“利用基因组编辑技术建立杂交水稻无融合生殖体系”成果获得生命科学奖,南京大学唐朝生因“极端干旱气候作用下土体工程性质灾变过程及应对措施”成果获得地球科学奖,北京大学肖云峰因“微腔光信息器件新原理与应用”成果获得信息技术科学奖,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孙明月因“大锻件均质化构筑成形技术”成果获得技术科学奖。 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于2003年成立,是由中国科学院和中国银行出资设立的非营利的全国性基金会。基金会设立陈嘉庚科学奖,定位于奖励近期在中国做出的重大原创性科学技术成果。其后2010年,基金会又设立了陈嘉庚青年科学奖,奖励在中国独立做出重要原创性科学技术成果的、40岁以下的青年科技人才。两个奖项均突出强调做出“原创性科学技术成果”,鼓励科学家从事基础科学研究。 陈嘉庚科学奖和陈嘉庚青年科学奖每两年评选一次,依托中国科学院学部组织评审,分别设置6个奖项,包括:数理科学奖、化学科学奖、生命科学奖、地球科学奖、信息技术科学奖和技术科学奖。陈嘉庚科学奖奖励科技成果,每个奖项每次评选1项获奖成果,奖励奖金100万元人民币,同时获得金质奖章。陈嘉庚青年科学奖奖励个人,每个奖项每次评选1名获奖人,奖励奖金为20万元人民币。截至目前,陈嘉庚科学奖共评出35项获奖成果(40位获奖科学家),陈嘉庚青年科学奖共评出26位青年科技人才。 2020年度陈嘉庚科学奖获奖项目 奖项 获奖项目名称 获奖人 获奖人单位 数理科学奖 实验发现五夸克态 高原宁 北京大学 化学科学奖 新型优势双氮氧配体和高效不对称催化 冯小明 四川大学 生命科学奖 剪接体的结构与分子机理研究 施一公 清华大学/西湖大学 地球科学奖 华北克拉通破坏 朱日祥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技术科学奖 摩擦中微粒作用机制及超滑机理 雒建斌 清华大学
2020年度陈嘉庚青年科学奖获奖人 奖项 获奖人 获奖相关成果 获奖人单位 数理科学奖 关启安 多复变中的强开性猜想和相关问题的解决 北京大学 化学科学奖 陈 兴 聚糖的化学标记和解析 北京大学 生命科学奖 王克剑 利用基因组编辑技术建立杂交水稻无融合生殖体系 中国水稻研究所 地球科学奖 唐朝生 极端干旱气候作用下土体工程性质灾变过程及应对措施 南京大学 信息技术科学奖 肖云峰 微腔光信息器件新原理与应用 北京大学 技术科学奖 孙明月 大锻件均质化构筑成形技术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责编:赵竹青、吕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