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北京数字网-数字北京

当前位置: 北京数字网-数字北京 > 教育 > 家长“咆哮式”育儿难约束 代表委员建议为家庭教育立法

家长“咆哮式”育儿难约束 代表委员建议为家庭教育立法

时间:2021-03-07 14:15点击: 80 次
家长“咆哮式”育儿难约束 代表委员建议为家庭教育立法 2021年03月07日08:41|来源:中国青年报 小字号 家长“咆哮式”育儿如何约束   “这小a,你整大A干嘛?”“你都学了些什么?”这类父母“咆哮式”辅导孩子作业的网络视频,戳中了不少家长的痛点。  “不写作业母

家长“咆哮式”育儿难约束 代表委员建议为家庭教育立法

2021年03月07日08:41 | 来源:中国青年报

小字号

家长“咆哮式”育儿如何约束

  “这小a,你整大A干嘛?”“你都学了些什么?”这类父母“咆哮式”辅导孩子作业的网络视频,戳中了不少家长的痛点。

  “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提起“陪娃写作业”,很多家长五味杂陈。家住北京的晓丽是两个孩子的家长,看到孩子不好好写作业,她总忍不住对孩子大吼大叫,甚至破口大骂。她认为,家长有权力对孩子进行管教,“吼叫”是为了让孩子“长记性”。

  那么,父母“咆哮式”育儿属家庭暴力吗?家长教育不当有法律约束吗?今年全国两会,有代表委员提议,要为家庭教育立法破解这些问题。

  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咆哮、吼叫、责骂、数落都属于语言暴力,是家庭暴力的一种,有时候语言暴力对孩子的伤害比动手还要严重。

  “对孩子来说,语言暴力和其他肢体性惩罚一样,不适于家庭教育。”朱永新认为,父母教育孩子应心平气和,平等对待。“孩子与父母有平等人格权,家长应以尊重孩子作为教育前提。”

  1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正式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标志着家庭教育正式纳入国家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法治化管理轨道,“家事”不再仅是家事,让家庭教育有法可依。

  《草案》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在实施家庭教育过程中,不得对未成年人有性别、身体状况等歧视,不得有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不得胁迫、引诱、教唆、纵容、利用未成年人从事违反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活动。

  朱永新认为,对孩子使用家庭暴力的父母毕竟是少数,如何提升其家庭教育素养更加重要,“大部分父母都没有接受过科学育儿的培训指导。中国父母重视教育,却也最容易在教育上犯错”。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鞭子本姓竹,不打书不读”“不打不成才,一打分数来”……这些口口相传的民谚,误导了中国的家庭教育。朱永新认为,家庭教育立法可以规范家庭教育行为。通过法律的倡导、约束,让父母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

  “高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要发挥重要作用。”朱永新建议,把家庭教育作为师范教育的必修课程,在高校普遍开设选修课程,让更多人拥有家庭教育的基本素养。“家庭教育作为一项事业,光靠政府是不够的,还可通过购买公共服务方式支持民间发展相关研究和培训。”

  朱永新建议把民间力量和智慧吸引到家庭教育领域,建立家庭教育民间机构,“比如说,成立家庭教育相关的行业协会,推动家庭教育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北师大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认为,家庭教育立法还需加强家庭教育服务人员培训,建立相关公共服务体系,让家长遇到问题时可以找到“组织”。

  为此,他建议:县级层面要建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建立家庭教育网上学校,开设网络课程;中小学幼儿园要普遍建立“家长学校”,提供家庭教育的辅导和帮助;社区要普遍引入家庭教育服务的公共力量,开展普及型指导工作。

  “通过这‘四张网’,可以在家长们想要寻求家庭教育指导的时候,获得帮助。”张志勇希望通过这项立法大力推动家庭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让家长能够在家门口就接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辅导和服务。

  张志勇补充说,对于《草案》还要进一步完善,比如明确家庭教育中有哪些违法情形,对违法行为如何惩戒,“尽可能减少法律出台后执行过程中的模糊地带。”(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华锡)

(责编:温璐、闫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北京新冠疫苗累计接种突破500万人  北京市今天通报,自2021年1月1日全面启动9类重点人群新冠疫苗接种,截至3月2日14时,全市累计接种765万剂次,累计接种达500万人,其中264万人完成两个剂次接种。 北京市将推进下一阶段疫苗接种工作,围绕感染高风险人群、维持社会基本运行人群、基本生活物资供应保障关键岗位人群及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从业人员等疾病传播风险较高人群接种疫苗,实现重点人员“应接尽接”。… 从“忧居”到“优居”:农村住房旧貌换新颜  沐浴在春日阳光下,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沙河镇罗圈岩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美丽而祥和。“搬出了破旧的木架子房,住进了独幢的小别墅”“家门口有了产业园,发展产业、务工两不误”“环境美、设施全,农特产品通过益农社在家门口就能卖出好价钱”“每年还能领到集体经济分红”,历数近年来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安置点群众有讲不完的话和道不尽的喜悦。…

客户端下载

人民日报

人民网+

手机人民网

领导留言板

人民视频

人民智云

人民智作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