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治病救人,是我职责所在。”一句简简单单、朴实无华的语言,涵盖了医者仁心的大道理,他就是海河医院科教科科长、呼吸科副主任于洪志。他从穿上白衣那天起,就把这句话当作自己的座右铭,近20年来,作为医生,作为党员,他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
天津北方网讯:“治病救人,是我职责所在。”一句简简单单、朴实无华的语言,涵盖了医者仁心的大道理,他就是海河医院科教科科长、呼吸科副主任于洪志。他从穿上白衣那天起,就把这句话当作自己的座右铭,近20年来,作为医生,作为党员,他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 6月18日下午4时,记者在第二人民医院采访忙碌一天的于洪志大夫。“我们院暂时不开门诊,精力都放在新冠病毒防控和救治方面。我每周会到这里,为结核病的重症患者诊疗,工作强度要比以前小一些,不太忙还有点不适应。”采访中,于洪志不忘嘱咐记者,“还是要多宣传防控事项,大家一定要积极接种新冠疫苗;勤洗手少聚集,不要去疫情高风险地区。” 2020年1月,疫情暴发初期,我市刚刚成立“新冠肺炎分析、研判和防控”专家组,于洪志就是专家组一员。从那时起,对于于洪志来说,歇班成了奢侈品,最爱的足球运动已无暇顾及。作为呼吸质控中心专家,他参加不明原因肺炎防治的全市视频培训会,连夜开会参与研讨疫情应对方案。在我市新冠肺炎疫情形势最严峻时,于洪志经常与武汉肺科医院专家交流,学习诊治经验,结合我市医疗行业特点,制作培训课件,多次对全市医务人员开展诊疗方案视频培训会。 “只要我在,我第一个上”,这成为于洪志进入“红区”后一个不成文的规定。2020年1月21日,天津市第一例新冠病毒肺炎确诊,他与17名医生35名护士进入“红区”,开始临床救治;1月27日,他被任命为海河医院“抗击新冠,保卫津门”第一临时党支部书记,带队先后诊治33例次重症、危重症患者。2月13日,一位患者呼吸困难,吸痰管吸痰不畅。他判断须马上做气管镜检查。“给病人插管和实施气管镜手术,是最易被感染的一个环节,从事这个工作的医生,经常被戏称为‘插管敢死队’,我是支部书记和病区负责人,必须先上。”插管过程中,患者左侧气道出现大量黏稠质硬痰栓,常规负压吸引无法清除,于洪志只能借助活检钳、毛刷,先切碎痰栓再冲洗吸取,直到全部清理出气道。 一位患者入院时只有低热症状,情况平稳,第二天,突然高烧到39摄氏度,而且不吃饭不说话。于洪志推测可能是负面情绪过多导致心理问题。他通过心理疏导,用和蔼的笑容、贴心的安慰,消除患者焦虑和恐惧,使患者恢复信心,配合治疗。“当笑容重新回到患者脸上,病情有了好转,比什么都强。”于洪志说。 作为“抗击新冠,保卫津门”第一临时党支部的书记,于洪志带领党员主动请战,不幸的是,他在救治患者过程中感染了新冠肺炎;幸运的是,经过精心救治他痊愈而归。于洪志守初心担使命,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保卫津城,无怨无悔,为党旗增色、为党徽添彩。(津云新闻编辑刘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