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血液回流量 减少急性血管病心脏不好,运动从下肢开始 袁 华 2020年11月11日09:24 来源:人民网-生命时报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 袁 华 国内外研究证实,心脏康复运动可增加心脏病患者的冠脉侧支循环,促进侧支血管生长,提高心肌供氧能力和心脏功能水平,降低血脂和血液黏稠度,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需要强调的是,心脏病患者运动应自下而上,即先从下肢运动开始,再过渡到上肢运动。因为进行上肢运动时,血液回流到心脏较容易,仅需要心脏搏动和胸腔吸气运动,产生负压吸引即可。因此,一旦上肢运动过度,就容易导致大量血液回流至心脏,增加心脏耗氧量,进而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几率。下肢运动则不然,一方面由于重力作用,另一方面因为脚部血液返回心脏的路程较长,再加上回流过程中有腹压的阻力,所以脚部血液需要有足够的压力才能顺利返回,相较于上肢运动来说,单次动作回流至心脏的血液就会较少。所以,进行下肢运动诱发心血管事件的几率更低,相对来说更安全。 体力较弱且处于恢复期的心脏病患者,推荐以耐力性有氧运动为主,步行就是不错的选择。患者可自由步行或在活动平板上步行,速度以80~100米/分钟为宜,目标距离可逐渐增至2000~3000米。还可做走、跑交替运动,步行1分钟与慢跑半分钟交替进行20次,总时间30分钟,走路速度以50米/分钟为宜,跑步速度应控制在100米/分钟以内。出院后或体质较好的心脏病患者,除上述运动外,还可进行以下项目:1.下蹲起立。扶墙(或其他物体)下蹲,然后起立,每组10次,共3组。2.仰卧收腿。取仰卧位,双手放在体侧,屈膝向胸腹部收腿、伸腿,每组10次,共3组。 做上述下肢运动时,心率应控制在180-年龄(岁)以内,60岁以上或体质较弱的中老年人,应保持在170-年龄(岁)以内。每次运动应持续30~60分钟,其中包括10~15分钟的热身活动,以及5~10分钟的整理活动(主要以慢走为主),真正的锻炼时间为20~30分钟,至少要达到15分钟,每周运动3~4次。半个月到1个月后,可逐渐增加上下肢配合运动,比如太极拳、保健操等。 而且,运动应在医生指导下开展,特别是急性期病情较重者,以免出现意外;一旦运动过程中出现不适,要立即停止,必要时马上就医;运动量应循序渐进,从低强度开始,效果一般至少需要6周才能显现,一旦停止,效果会逐渐消失;1~2个月后,要到医院复查,并重新评定锻炼效果,以便医生及时对运动处方进行改进。▲ (责编:李轶群、许心怡)
人民健康APP [/url]
推荐阅读
医养结合机构管理指南发布 明确8项医疗服务质量标准 为适应我国医养结合机构发展需要,加强机构内部管理,提升管理质量和水平,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民政部、国家中医药局制定出台了《医养结合机构管理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要求各类医养结合机构应当参照《指南》要求,以老年人健康为中心,根据机构资质和服务能力,为老年人提供医养结合服务并进行科学、规范管理,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详细】 流感季来啦,提高免疫力,这些干货请收下! 一场秋雨一场凉,入秋后气温开始降低,一不注意就容易感冒。秋季也是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今天我们来聊聊关于免疫力的话题。生病就是免疫力低吗?为啥有的人免疫力扛不住流感病毒?如何做才能提高免疫力?【详细】 相关新闻
足底下肢训练法缓解久坐浮肿 下肢急性栓塞,一个小口置管拉出血栓 脚凉脚麻 不是冻了而是堵了 广西民族医院肿瘤科首例下肢PICC置管成功 孕妈应经常做下肢屈伸活动 警惕下肢静脉血栓 一春之计在于动 但你知道运动后还要“冷身”吗? “总感觉蚂蚁在脚上爬”原因竟是下肢缺血 心脏彩超可检查这些 你知道它的检查原理吗
精彩图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