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制假售假或将“直接入刑” 2019年05月21日08:34 来源:健康报网
5月20日,中国政府网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意见》明确,我国将研究修订食品安全法及其配套法规制度,修订完善刑法中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和刑罚规定,加快修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研究制定粮食安全保障法,推动农产品追溯入法。加快完善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推动危害食品安全的制假售假行为“直接入刑”。推动建立食品安全司法鉴定制度,明确证据衔接规则、涉案食品检验认定与处置协作配合机制、检验认定时限和费用等有关规定。 《意见》明确,到2020年,我国要初步建立基于风险分析和供应链管理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农产品和食品抽检量达到4批次/千人,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总体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食品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区域性、系统性重大食品安全风险基本得到控制。到2035年,基本实现食品安全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食品安全标准水平进入世界前列。 《意见》强调,要建立最严谨的标准,加快制修订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食品污染物、致病性微生物等食品安全通用标准,到2020年,农药兽药残留限量指标达到1万项,基本与国际食品法典标准接轨;加快制修订产业发展和监管急需的食品安全基础标准、产品标准、配套检验方法标准。实施最严格的监管,严把产地环境安全、农业投入品生产使用、食品加工质量安全、流通销售质量安全、餐饮服务质量安全等重要关口。实行最严厉的处罚,落实“处罚到人”要求,综合运用各种法律手段,对违法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主要负责人等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进行严厉处罚,大幅提高违法成本,实行食品行业从业禁止、终身禁业。坚持最严肃的问责,依法依规制定食品安全监管事权清单,严格责任追究,依照监管事权清单,尽职照单免责、失职照单问责。(首席记者刘志勇) (责编:许心怡、杨迪)
推荐阅读
“网约护士”试点近三月 居家护理还需迈过哪些门槛? 打针、静脉采血、伤口换药……这些常见的医护服务以前必须到到医院或社区才能进行,对于失能人士或者行动不便的患者来说,如果没有家人的帮助,还是很不方便。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让“网约护士”开始走入人们的生活,只需动手点击手机APP,就可以享受便捷的护士上门服务。今年2月12日,国家卫健委正式发布《关于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及试点方案,确定今年2月至12月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广东试点“互联网+护理服务”。如今,距离通知颁布已有两个多月,试点工作有何进展,又面临哪些问题?【详细】 养成这些良好的生活习惯 让你健康一辈子 几串葡萄能让皮肤更细腻,一杯绿茶能让头发更浓密。英国《魅力》杂志近日发布的《人体修复食谱》指出,某些食物能够让你的身体变得更加健康、完美。【详细】 相关新闻
辽宁:聚焦十大食品 严惩制假售假 警方捣毁60余处制假售假窝点 依法加大打击力度挤压制假售假空间 最高检:利用互联网制假售假几成常态 打击制假售假,让违法者付出付不起的代价 山西太原警方打掉一制假售假团伙 查获假证假章近6000件 执法检查报告:我国已实现农产品检测体系市、县基本覆盖 阿里京东承诺:决不制假售假
精彩图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