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摆脱网瘾 彭 波 2019年11月28日08:2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制度逐渐形成体系,不过,要收到预期效果,严格落实、不折不扣执行才是制度发挥作用的前提 前不久,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从实行网络游戏用户账号实名注册制度,严格控制未成年人使用网络游戏时段、时长,规范向未成年人提供付费服务,切实加强行业监管,探索实施适龄提示制度,积极引导家长、学校等社会各界力量履行未成年人监护守护责任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工作事项和具体安排。 2018年首次专门针对青少年网络安全的全国性社会调查《中国青少年互联网使用及网络安全情况调研报告》指出,有24%的青少年每天上网时长达到2—4小时。而有些省份的数据显示,未成年网民因上网对身体健康、学习生活造成不良影响的甚至达到近40%。 更为严重的是,网络成瘾还是造成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少案例以及统计数据都表明,未成年人的犯罪与网络成瘾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近年来,我国为了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不断出台新的政策措施,力度持续升级。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其中设置了“网络保护”专章,强调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应当避免提供可能诱导未成年人沉迷的内容,家庭、学校以及有关社会组织应当相互配合,预防和干预未成年人沉迷网络。而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订草案中,更是明确将“沉迷网络以至于影响正常学习和生活”列为需要干预的不良行为之一。 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制度逐渐形成体系,不过,要收到预期效果,严格落实、不折不扣执行才是制度发挥作用的前提。很多网络游戏都设计了防沉迷系统,包括实名制验证、游戏时间限制、收益限制等诸多功能,看似严丝合缝、不留死角。但实际上,未成年人可以轻易通过借用验证资格、更换账号等方式将其破解。而这种现象也并非孤例。 帮助未成年人远离网瘾,形成家庭、学校、社会的多方合力是关键因素。对于企业来说,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不能忽略社会责任,要从法律角度强化责任意识,从前端增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对于监管部门来说,要强化制度的刚性约束,从源头堵住导致未成年人网络成瘾的漏洞,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彰显法治权威;对于家庭和学校来说,要加强引导教育,帮助孩子做到健康上网、正确用网。只有多方携手、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防治网瘾问题,给孩子们营造一片清朗的网络空间。 《 人民日报 》( 2019年11月28日 19 版) (责编:李轶群、许晓华)
人民健康APP [/url]
推荐阅读
健脾消食常吃5种酸性食物 醪糟能健胃益肺 醪糟由熟糯米发酵而来,是我国很多地区的传统特色美食,又名酒酿、酒糟、米酒、甜酒、甜米酒、糯米酒、江米酒、伏汁酒,米酵子等。我国古代就有“人参补气,米酒养人”的说法。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米酒可止痛去积,暖胃健脾,多唾温心,常饮可使皮肤润滑有光泽。”中医典籍《神农本草经疏论》记载:“醪糟补脾胃、益肺气之谷。脾胃得利,则中自温;温能养气,气顺则身自多热,脾肺虚寒者宜之。”因此,醪糟被很多人视为老祖宗留下的好食物。【详细】 肌肉锻炼降低癌症风险 滋阴补肾常按这穴位 人到中年,身体肌肉的数量和质量开始逐渐减少,到老年后,肌肉的力量越来越小。除了心肺耐力锻炼之外,肌肉力量的练习也很重要,它是长寿的重要因素。近日,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强化肌肉锻炼有助预防癌症,可降低两成癌症的死亡风险。【详细】 相关新闻
“防沉迷”既要治标 更要治本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律规制亟待强化 学者谈“网瘾防治”拟入法:也不妨明确禁止“电击” 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专家建议稿已完成 孩子有学习障碍怎么办?医生:预防和干预很重要 为未成年人网络沉迷筑道“防火墙” 长视频平台首次纳入青少年防沉迷系统 要从源头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精彩图集 |